中顺建筑

中顺建筑工程
“房屋建筑+基础设施、环境治理、投资运营”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
/
苗族堡坎石砌技艺
资讯分类

苗族堡坎石砌技艺

  • 分类:公司新闻
  • 作者:唐千武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9-06-26 19:19
  • 访问量:0

【概要描述】堡坎砌石技艺”指苗族民众在千百年的生产劳动中,经过实践创造的一种以石块堆砌,运用建房、造田、修路等基础建设的一门技艺。

苗族堡坎石砌技艺

【概要描述】堡坎砌石技艺”指苗族民众在千百年的生产劳动中,经过实践创造的一种以石块堆砌,运用建房、造田、修路等基础建设的一门技艺。

  • 分类:公司新闻
  • 作者:唐千武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9-06-26 19:19
  • 访问量:0
详情

堡坎砌石技艺”指苗族民众在千百年的生产劳动中,经过实践创造的一种以石块堆砌,运用建房、造田、修路等基础建设的一门技艺。 是作为农耕民族的苗族在历史长河中创造的以石拼力学和地质平衡学为基础的独门科技。

堡坎砌石技艺(亦称“块石干砌工艺”、“干砌堡坎技艺”),现行交通、水利、住建等工程建设砌石的统称“干砌挡土墙技艺”。堡坎砌 石技艺,不用灰浆水泥,只从选料、清基、夯实和周边整齐上下功夫。 可修高20-50米,长200-500米的堡坎(挡土墙),堡坎厚度根据工程需要有20cm、50cm>lm不等。施工工匠能在地质复杂,高达数十米的悬崖上施工,要搬动重达千斤的巨石,石与石之间相镌,错落有秩序上下一致,石缝加密贴紧,石砌走向釆用“内拱”,以抵御山洪和泥石流的冲击和张力。 堡坎砌石技艺广泛应用于修田、修土、木房基础、防洪堤坝,乡村公路建设。

苗族堡坎石砌技艺

堡坎砌石技艺在黔东南雷公山区和月亮山区的各个苗族村寨,几乎所有男性劳动力都掌握这门技艺。在雷山县的丹江镇、西江镇、郎 德镇、望丰乡、大塘镇、永乐镇、达地乡和方样乡八个乡镇154个行 政的苗族民众,甚至汉族民众也掌握和应用堡坎砌石技艺。

堡坎砌石技艺具体实施过程,不同时代使用的工具不同,但工序 是相同的在秦汉以前和唐宋时期,雷公山区苗民大量开田劈土,发 展农耕时,使用的工具主要是木棒、働头、钉耙或木棒头尖套铁箍、 撮箕,带钩扁担等;选料主要是指选石料,石料分石型和石质,石型主要有块石、片石和不规则石,片石和块石为首选。石质分坚石、次坚石和软石,要选用次坚石以上。清基就是在砌石之前要清理好基础, 以找到硬底为准。夯实,清基时,如果找不到硬底且堡坎高度较小可 用夯实方法把基础打牢后砌石,还有堡坎砌石达到要求的高度和长度时,再将坎内填充物夯实。周边整齐,是指在清基后,要根据地形和 工程需要把整个基槽平整一致,必要时用线拉直作标准若堡坎长度太 长,则要按地形分为几段,段与段衔接好。砌石要上下左右整齐一致, 石石相镌,错落有序,整个墙体严严实实。随着时代的变迁发展,现 行的堡坎砌石工具增加了钢钎、铁锤、撬杠手锤等,实施更为便利。

苗族民众从秦汉开始为了生存开疆劈土,修田造房,已经应用堡 坎砌石技艺。唐宋时期大量开发山区和部分深山区,这门技艺得到更 广泛的应用,至宋代末,黔东南境内已造就大量田园、梯田、梯土地 已开拓成现今的基本格局。在后来的各个时期雷公山周围的苗族民众 开田造土的活动从不间断,特别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业学大寨、 改河造田、修建防洪堤坝、乡村公路、兴修水利等各项建设,堡坎砌 石技艺一直沿用至今。

雷公山区广大苗族民众长期广泛运用“堡坎砌石”这一技艺,参 与国家建设和家乡,家园建设,特别是在没有石灰水泥时代,这一技 艺发挥及其重要的作用。现今雷山在充分利用生物原生态和民族文化 原生态两个“宝贝”、“生态立县、文化兴县、旅游强县”,做好传统村落建设,让人们真正看得见山、望到见水,记得住乡愁。堡坎砌石技艺更是发挥重要作用,不论乡村公路,房屋基础,城镇建设的各类堡坎(挡土墙)尽量避免“浆砌”多用“干砌”。

一、所在区域及地埋环境

雷山县位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南部,东临台江、剑河、榕 江县,南抵黔南自治州的三都水族自治县,西连丹寨县,北与凯里市 接壤。全县总面积1218.5平方公里,辖5镇3乡,共154个行政村, 1305个村民小组。2016年末总人口(户籍)近16万人,苗族人口占 总人口的84.78%,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92.32%。

雷山锦山秀色,风光旖旎,有“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雷公山国家森林公园”。雷公山是当今世界的“四大特种基因库”,被誉为“绿色聚宝盆”和“天然大氧吧”,是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健身康体的理想之地,被称为:苗疆圣地、和美雷山、养心家园。

雷公山苗族是中国历史上五次大迁徙的主要集结地,是世界苗族 文化展示中心。这里有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郎德上寨;有中国历史名镇——西江千户苗寨;有蚩尤魂系的家园——陶尧;有铜鼓舞的传承地——掌坳;有别具一格的百鸟衣苗寨——也蒙。全县三百多座别具特色的苗寨吊脚楼,有开屯梯田、西江梯田、陶尧梯田等近一百片区苗寨梯田美景。有58个中国传统村落。形成了雷山苗族区域多姿多彩的文化现象,使雷山成为“全国十大最好玩的地方”,“贵州省十大影响力风景名胜区”。

苗族是一个勤劳、勇敢智慧的民族,在西汉文帝时期,苗族先民 从“左洞庭右彭蠡”西迁,溯都柳江北上到古州(今榕江),最后定居在牛皮大箐(即雷公山)周围,为了生存,苗族先民开疆辟土,在秦汉之前己修田造土,在唐宋时期大量开发,发展农耕,建设家园,在没有钢钎、铁锤、炸药,没有石交水泥的条件下,先民们用智慧和才能发明了 “堡坎砌石”(干砌)的技艺,堡坎砌石造梯田、堡坎砌石修苗族吊脚楼基础、堡坎石建防洪堤、堡坎砌石修建公路等等。苗族堡坎砌石技艺代代传,黔东南各县,雷山县各乡村苗族民众都掌握这门技艺,建设家园,美化家乡。

二、分布区域

堡坎砌石技艺遍及雷山县八个乡镇154个行政村,1300多个村民小组中的苗族和汉族男性劳动力,即丹江镇27个村,西江镇21个村,大塘镇32个村,郎德镇13个村,望丰乡17个村,永乐镇27个村,达地乡10个村,方祥乡7个村。

核心区是丹江镇、永乐镇、望丰乡,辐射区是郎德镇、大塘镇等。

三、历史渊源

根据《雷山县志》(1992版)和苗族五次大迁徙史记载,雷公山区苗族的迁入时间,最早的己有2000多年,即在西汉文帝时(公元前 179),苗族先民从居住地“左洞庭,右彭蠡”西迁,溯东柳江北上古州(今榕江),最后定居在牛皮大箐(雷公山)周围。其间苗族先民们为了生存曾经守猎,刀耕火种各个时期,在秦汉之前,特别是在唐宋时期,大量开疆劈土,修田造土,发展农耕。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先民们逐步掌握了石砌梯田技艺。随着时代发展,人类的不断进步,但苗族堡坎砌石技艺直至今天仍在传承和应用。

四、基本内容

堡坎砌石技艺基本内容可概括为:①传承人群,即主要由成人男性掌握并传承;②传承所用工具:木棒、带铁箍木棒、锄头、丁耙、撮箕、带钩扁担、撬杠,现今增加了钢钎、铁锤、手锤、铁铲等;③选料:石材的选料,首选块石和片石,石质,首选坚石;④清基,即挖基础,基础以找到硬底为准;⑤夯实:若找不到硬实基础,即釆取夯土办法夯实基础;⑥砌石:平整砌石,石石相携,措落有序,整体整齐,严严实实,堡坎整体内拱,“底”与“顶”成平行线。经久不垮。

五、主要特征

(一)历史悠久。从秦汉时苗先民开疆劈土,修田修土开始应用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二)科技含量高,技艺容纳结构学、力学、材料学和美学等为一体。如优选石料,打牢基础,堡坎整体内拱,石与石相携,错落有序,石缝贴紧加密,整齐美观,经久牢固。

(三)取材方便,节约成本。苗族先民为后人修建了数不尽的梯田、梯土,在斜坡上修筑堡坎建屋基。建造了无数座粼次栉枇的苗寨吊脚楼古村落,它是这一技艺的巨大贡献。

(四)具有很强的生命力,特别是在产能过剩的今天,干砌档土墙仍与浆砌挡土墙媲美。

六、重要价值

(一)对研究苗族历史建筑史提供重要依据。

(二)实用性。修田修土,房屋建设,乡村道路建设等都普遍应用。

(三)对研究民族学、农耕文化、梯田文化、苗寨吊脚楼文化有重要价值。

(四)对研究结构学、力学、材料学、美学的重要性,即从选料、 清基、砌石到竣工各个环节、环环紧扣、严肃认真细致。

(五)艺术学价值,选料艺术,砌石艺术,整齐美观艺术。

(六)体现族群团结协作价值。如由原响楼乡乌秀村任有清主持下建成的雷毛公路猴子岩堡坎,高30米,长200米,地形地质复杂, 起脚处是一段狭长的悬岩,在高达数十米的悬岩上施工,要搬运重达 千斤的巨石,殊非易事。

(七)人与自然和谐价值。苗族先民在修田修土过程中,尊重自然,顺其自然,保护生态的良好习惯。如梯田为什么都成腰带式的, 那是先民们顺山环山而修的,不能破坏山型等。

七、存续状况

随着钢筋水泥的出现,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堡坎砌石技艺面临失 传的原因有四:

1、钢筋混泥土替代堡坎;

2、各种预制件替代石材;

3、浆砌挡土墙替代“干砌挡土墙”。

4、机械替代人工、替代工匠。

八、相关制品及其作品

1、工具:古代:木棒、木棒尖套铁箍、锄头、丁耙、撮箕带钩扁担等。现今:钢钎、铁锤、手锤、铁铲、撬杠。

2、用材:石村(片石、块石、不规则石),石质(坚石或次坚石)。

3、人工:成年男性若干人,主要是工匠;成年女性若干人,主要作附工。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CONTACT INFORMATION

联系方式

公司地址:贵州省雷山县丹江镇河滨道

联系电话:0855-3222068

电子邮箱:1787650989@qq.com

OFFICIAL ACCOUNTS

公众号

中顺建筑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中顺建筑

扫一扫访问手机网站

ONLINE MESSAGE

在线留言

留言应用名称:
客户留言
描述:
验证码

页面版权所有 © 2021 贵州中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11贵公网安备52263402522654号  黔ICP备18008112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贵阳